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松河.福建笋用竹研究[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78-108.
[2]时俊帅,章超,陈双林,等.高节竹笋出土后外观、营养和食味品质的时序变化[J].林业科学研究,2019,32(6):137-143.
[3]杨奕,董文渊,邱月群,等.筇竹笋生长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43(1):80-82.
[4]何林,何小勇.毛竹笋用林合理竹龄结构及其笋期生长规律[J].竹子研究汇刊, 1993,12(3):52-5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7-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游离氨基酸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11]常晓萍,刘冠楠.粗纤维食品的作用、地位及前景研究[J].北京农业,2014(6):280.
[12]聂小林,孙伟,徐春祥.食品灰分两种测定方法适用性的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4,5(3):925-929.
[13]林益明,郑茂钟,林鹏,等.园林竹类植物叶的热值和灰分含量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39(1):136-141.
[14]尹卓容.竹笋的营养及其他[J].食品科学,1987(1):30-31.
[15]苟光前,丁雨龙,杨柳,等.寒竹属3个种竹笋营养成分的分析[J].中国蔬菜,2010(16):79-81.
[16]陈玉惠,刘翠,王文久,等.云南12种食用竹笋营养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8,10(1):25-30.
[17]欧行奇,李新,朱彬.甘薯茎尖与常见叶菜类蔬菜氨基酸含量及组成的比较分析[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7,29(3):70-74.
[18]颜孙安,林香信,钱爱萍,等.闽产柑橘果实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6):66-70.
[19]天津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生物化学[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1.
[20]蒋滢.氨基酸的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
[21]蒋玉艳,陈兴乐,刘展华.广西常见蔬菜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18(7):71-74.
[22]郭子武,江志标,陈双林,等.高节竹与毛竹鞭笋品质和适口性比较[J].林业科学研究,2015,28(3):447-450.
[23]王海霞,彭九生,曾庆南,等.江西毛竹笋营养品质区域分异性研究[J].竹子研究汇刊,2012,31(4):22-25.
[24]朱元洪.施肥和土壤养分对毛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J].土壤学报,1992,28(1):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