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62-63.
[2]林光美,张建宝,侯长红,等. 太子参品种资源特性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6):422-426.
[3]夏品华,刘 燕. 太子参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J]. 种子,2010,29(5):41-45.
[4]郑平. 太子参行情探析[J]. 中国现代中药, 2011,13(8): 57-58.
[5]王忠平,叶贵凯,陈建祥,等. 种参分级、播种密度、覆土深度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1):9-11.
[6]GB/ T 3543.6-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水分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
[7]陈钧辉, 张太平, 李 俊,等. 生物化学实验:4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0-22.
[8]范传颍,陶正明,吴志刚. 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铁皮石斛中多糖含量的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13(7):799-801.
[9]冀春茹,王浴铭,刘延泽,等. 中药化学实验技术与实验[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6:42.
[10]李玉德,李 萍. 密度对西洋参产质量的影响[J]. 新农业, 2005(2): 16.
[11]张 阳,范丽丽,邵玺文,等. 平作种植密度对黄芩生育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 6203-6204,6206.
[12]王华磊,李宗豫,赵 致,等. 不同栽培密度对何首乌块根及其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2,40(12): 52-54.
[13]张庆霞,纪 瑛,高 峰,等. 不同移栽密度对苦参生长动态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13,30(10): 1608-1612.
[14]陈菁瑛,苏海兰,黄颖桢,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短葶山麦冬生长动态及产量质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7): 226-230.
[15]廖朝林,张国华,刘海华,等. 竹节参种苗密度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 7.
[16]林光美,侯长红,王树贵,等. 行株距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J]. 特产研究, 2005(4):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