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林业科技 /oa 踩踏对扬州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细菌群落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1 为探究踩踏对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细菌群落分类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该试验以茱萸湾风景区为研究对象,依托江苏扬州城市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样地,对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应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3种不同踩踏程度(活动区、缓冲区、背景区)、3种不同土层深度(0—10,10—20,20—30 cm)土壤理化指标及其细菌群落的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森林公园,踩踏干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不同程度下、不同土层中表现结果不同,踩踏对土壤结构的正向影响一般发生在土壤中下层。10—20 cm土层,活动区和缓冲区的土壤密度显著低于背景区(<i>P</i><0.05);速效钾含量在重度踩踏下0—10 cm土层以及轻度踩踏下10—20 cm土层中有显著提升;踩踏干扰改变土壤细菌种类及数量,轻度踩踏的缓冲区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无踩踏干扰的区域(<i>P</i><0.05),在门水平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随踩踏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践踏程度对土壤中细菌种类和丰度的影响具有相似性。踩踏对城市森林公园土壤的影响值得长期且持续的研究,合理有效地评价和维护城市森林公园土壤质量,可以为城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 8 2063931 连经纬<sup>1,2</sup>,唐瀛洲<sup>1</sup>,李军民<sup>3</sup>,殷海天<sup>3</sup>,袁颖丹<sup>4</sup>,邢玮<sup>1*</sup> CF1262菌株与3种生物制剂对美国白蛾幼虫毒力试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2 生物源杀虫剂的使用是美国白蛾生物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该试验选取实验室优选的苏云金芽孢杆菌(CF1262)与3种生物源药剂对美国白蛾幼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依据各药剂的校正死亡率、累积死亡率、致死浓度(<i>LC50、LC95</i>)和致死中时(<i>LT50、LT95</i>)等指标分析其毒力水平。结果发现,高浓度下4种药剂对美国白蛾幼虫的累积死亡率均在80%以上,其中2 000倍液的阿维菌素和苦参碱48 h累积死亡率达到100%。阿维菌素的致死浓度(<i>LC50</i>)和致死中时(<i>LT50</i>)均最低,表明其对美国白蛾幼虫的毒力较其他3种药剂强。CF1262菌株防治效果能够达到90%,但致死速度相对缓慢,建议与其他药剂复配使用。试验对比不同药剂的致死浓度和致死速度,并量化给出致死浓度(<i>LT50、LC95</i>)和致死中时(<i>LT50、LT95</i>),为美国白蛾幼虫的防治药剂选择和药剂用量提供了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9 14 1618096 仇兆林<sup>1</sup>,孟子翔<sup>1</sup>,徐丽丽<sup>2</sup>,刘云鹏<sup>2*</sup> 兴安县不同产地毛竹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3 为促进兴安县毛竹的开发利用,采用离析法和显微镜观察法对兴安县华江锐炜、江头林场、龙潭江、洞上、白花岭林场、反壁江6个不同产地毛竹纤维形态和组织比量展开研究,评价其作为造纸原料的优劣,结果表明:兴安县6个产地毛竹纤维长度范围为2.21—2.51 mm,纤维宽度范围为16.35—17.87 μm,纤维长宽比均超过100,;纤维壁厚范围为9.67—13.07 μm;纤维腔宽范围为4.80—7.49 μm;长纤维(>1.6 mm)占比范围为81%—89%;维管束密度范围为2.09—2.83个/mm2。兴安县6个产地毛竹均达到优质造纸原料的要求。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15 19 815868 梁名娟<sup>1</sup>,常邦国<sup>1*</sup>,周涵蕾<sup>2</sup>,韦在祥<sup>3</sup>,陈泽裕<sup>3</sup>,李雪蓓<sup>3</sup>,黎庆龙<sup>3</sup> 2种生物试剂对林间美国白蛾防治效果试验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4 在济宁试验区,利用无人机喷施苏云金芽孢杆菌(Bt, 32 000 IU/mg)、病毒复合微生物杀虫剂(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1 000万PIB/mL+苏云金芽孢杆菌2‰)对林间美国白蛾1—3龄幼虫防治效果开展试验,通过稀释40,20,10倍3个配比梯度,采用新复极差法对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美国白蛾病毒复合微生物杀虫剂与Bt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lt;0.05)。其中,喷施复合杀虫剂20倍液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Bt 10倍液,3 d时幼虫死亡率达80%,7 d后防治效果达到99%,较Bt杀虫剂提高10.37%—17.66%。美国白蛾病毒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对桑蚕、蜜蜂、虾蟹等无毒害,可在特种养殖等敏感区域推广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抑制虫害扩散风险,从而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20 23 800368 文杨<sup>1</sup>,薛玉燕<sup>2</sup>,周洋<sup>2</sup>,李胜国<sup>3</sup>,魏宁<sup>2</sup>,胡猛<sup>1*</sup> 浙江建德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植物生活型特征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5 该研究以浙江建德洋溪街道低山丘陵地段封育33 a的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为典型,以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的生长型特征和常绿、落叶、针叶、阔叶的叶特征分析其生活型组成。结果表明:该苦槠—石栎常绿阔叶次生林在胸径≥3 cm或树高≥3 m的乔木层中,以常绿阔叶中乔木(EBMA)最多,达1 211株/hm<sup>2</sup>,占乔木总数量1 883株/hm<sup>2</sup>的64.31%;在胸径<3 cm或树高<3 m的灌木层中则以常绿阔叶小乔木(EBSA)生活型最多,为7 366株/hm<sup>2</sup>,占灌木层中乔木数量9 986 株/hm/<sup>2</sup>的73.76%;灌木以常绿高灌(EBHS)生活型数量最多,达929株/hm<sup>2</sup>,占灌木数量1 580株/hm<sup>2</sup>的58.80%;草本植物以多年生常绿直立草本(PEEH)生活型最多,达6 115株/hm<sup>2</sup>,占草本植物数量6 368株/hm<sup>2</sup>的96.03%;藤本植物以常绿木质藤本(EWV)生活型居多,达1 388株/hm<sup>2</sup>,占藤本植物数量2 190株/hm<sup>2</sup>的61.10%。该常绿阔叶林以常绿阔叶中乔木、常绿阔叶小乔木、常绿阔叶高灌木、常绿直立草本和常绿木质藤本等常绿成份为优势的植物生活型组成,可反映其演替特征,同时可启示在常绿阔叶次生林抚育中,不仅要注重中乔木优势树种的培育,还要适当注意针阔大乔木的培育,以提高林地空间利用率和生产力,注重常绿小乔木和林下常绿灌木与常绿草本的保育,以维护植物的多样性,促进常绿阔叶林多层次可持续发展。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24 30 1254055 邓国右<sup>1</sup>,吴小明<sup>2</sup>,唐成<sup>3</sup>,叶巧萍<sup>4</sup>,蒋欣颖<sup>3</sup>,洪利兴<sup>5*</sup> 基于SBE-SD的城市公园景观视觉环境质量评价——以福州西湖公园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6 当前对于城市公园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该研究采用结合美景度评价法(SBE)和语义差异法(SD)的评价体系,分层选取福州西湖公园的植被景观、水体空间、广场及道路、构筑物节点4种典型景观空间,共40个研究样本,对其视觉环境质量和景观特征定量分析,并构建视觉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4种样本照片类型中,视觉环境质量从高到低为植被景观、广场及道路、构筑物节点、水体空间,人工设施是影响视觉感受的重要负向影响因素;(2)景观特征中,要素丰富度、色彩丰富度、植被显著度、美感及愉悦感的平均得分高于1.0,野趣性、生命力及立体感的得分低于0.8;(3)构建视觉环境评价模型,<i>R</i><sup>2</sup>为0.834,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能力。模型中贡献率最高的5个主要因子分别为愉悦感(30.9%)、色彩丰富度(27.7%)、美感(25.1%)、要素丰富度(21.2%)、植被显著度(14.5%)。视觉环境质量受到多种景观特征的综合影响,未来城市公园的建设与优化应注重关键的影响因素,以创造更为宜人的公园环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31 38 4165145 曾铮,黄启堂* 南京市常见天牛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7 通过标准地踏查和诱捕器监测的方式,在南京市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浦口区、溧水区开展了天牛发生种类及种群动态调查,并对主要天牛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市常见天牛种类有松墨天牛、星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云斑白条天牛、刺角天牛、中华桑天牛、斜翅黑点粉天牛、赤梗天牛、薄翅锯天牛10种。松墨天牛数量最多,占天牛成虫种类的91.32%,其次是星天牛、桑天牛和桃红颈天牛,分别占比2.33%、1.80%和1.30%,松墨天牛主要分布于浦口区、溧水区,星天牛、桃红颈天牛主要分布在玄武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等主城区,桑天牛广泛分布于各区域。5月,主要发生松墨天牛、星天牛、桑天牛、中华桑天牛、赤梗天牛;6月,松墨天牛、星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等10种天牛均有发生,且松墨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云斑白条天牛、中华桑天牛、赤梗天牛、薄翅锯天牛发生数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7月,主要发生松墨天牛、星天牛、桃红颈天牛、刺角天牛、斜纹黑点粉天牛;8—9月,除松墨天牛外,其余天牛均零星发生。根据探明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营林技术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39 42 966027 游琳琳<sup>1</sup>,罗敏<sup>2</sup>,窦浩<sup>3</sup>,曹明明<sup>3</sup>,邓福海<sup>1</sup>,胡新苗<sup>4*</sup> 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中的问题与分析——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8 为探究各县在新一轮林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的重点难点,该文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将2020年、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2020年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数据进行叠加、融合分析,发现目前落界过程中出现国土空间有限、林地划定难以保证地区后续发展、林地划定认定技术难度大、基层难以精细化把控、图斑存在“两张皮”、林地面积难以保证等问题,对此提出林地划定应多数据融合相互印证科学编制,依托二轮承包延期解决土地重叠矛盾、简化技术标准、提升基层林地认定精度等建议,以期为未来林地划定提供参考。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43 47 1904003 储吴樾 2013—2023年江苏沿海地区造林特点及发展建议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09 以连云港、盐城、南通3市2013—2023年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总结江苏沿海地区的造林特点,从造林总量、保存率、造林树种和造林类型着手,分析沿海造林成效主要体现在林木覆盖率提升、江苏近海海域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等方面,提出积极推进沿海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重点区域造林绿化、进一步拓展造林空间、更加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等发展建议。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48 51 1087693 康丽娟,王凯,曹国华* 常州市钟楼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1010 常州市钟楼区自然资源禀赋优势不足,林业资源极度匮乏,近十多年林地和耕地、园地、建设用地地类交叉重叠问题尤为凸出。该文根据常州市钟楼区2022—2023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以原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范围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为底图底数,对全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制度改革、资源培育保护、能力提升等建议。 2025年03月15 00:00 2025年01期 52 56 797509 黄文洁<sup>1</sup>,张梦茹<sup>2*</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