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林业科技 /oa 镉超富集柳树对镉吸收、积累及分配特性的田间试验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1 镉(Cd)是当前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最主要的元素,其污染和防治已成为国际上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该研究利用生物量高、生长旺盛的柳树优良无性系,在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的耕地上进行田间试验。经测定,地上部分叶片或茎中镉富集含量超过超富集临界质量分数(100 mg/kg)的柳树无性系有12个,蒿柳×宫布氏柳的镉富集能力最强,叶片中能达到250.6 mg/kg,茎中为64.55 mg/kg;其次为宫布氏柳。单株吸附镉总量最高的为蒿柳×宫布氏柳和耳柳×银柳,分别为73.02,73.66 mg,每公顷可提取的镉总量分别为3.68,3.65 kg。该田间试验说明,柳树类作为超富集镉的树种,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转移镉的能力,该试验结果为镉污染土壤修复、镉提取等提供了实践基础。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1 6 695989 周洁,陈庆生*, 王保松,王红玲,施士争 LED光质对乌饭树幼苗生长及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2 为筛选出适宜乌饭树幼苗生产的光质条件,以白光(W)对照,采用红光(R)、蓝光(B)、黄光(Y)和紫外光(UV-A)5种LED光质,研究不同光质对乌饭树幼苗生长及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株生长方面:红光和黄光处理对乌饭树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幼苗株高和枝条长度显著增加(P&lt;0.05);红光能够显著增加乌饭树幼苗节间长度(P&lt;0.05),使株型更舒展;红光和蓝光处理下幼苗的叶片数量都显著增加,红光对叶片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叶面积和叶片长宽比显著增加;红光显著提高了幼苗的干质量和鲜质量,蓝光次之。在叶片营养物质含量积累方面:蓝光对叶片黄酮含量的积累有显著优势,蓝光处理下叶片黄酮含量为45.23 mg/g,比对照提高了49.09%,而红光和黄光处理会显著减少叶片总黄酮含量;蓝光处理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对照提高6.40%,其他光质处理时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红光和蓝光使得乌饭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提高了11.92% 和 10.37%;蓝光对乌饭树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无显著影响,但是其他光质会显著降低其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乌饭树幼苗叶片的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比较发现,蓝光处理下叶片综合营养品质最高,白光次之,红光排第3。综合各项指标,红光处理可提高乌饭树幼苗产量,而蓝光处理可提升乌饭树幼苗品质,生产上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红蓝光不同比例调控。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7 11 897039 黄婧,周鹏,李飞,张敏* 基于InVEST模型的漳州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3 区域生境质量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土地利用类型转变造成的生境质量变化,可以更好地揭示城市扩张对生境破碎、退化、丧失的影响,从而为区域生态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该文利用InVEST模型,对漳州市2000—2020年生境质量时空演变进行分析,运用ArcGIS工具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1)漳州市2000—2020年生境质量指数基本维持在0.705左右,表明生态环境总体良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2)2000—2020年,漳州市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中,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总体而言,研究区生境质量下降的地区数量较少,零星分布;而生境质量不变或改善的地区比例达到92.16%。(3)漳州市西北部边缘生境质量从2000年至今有显著提升,总体上呈现较高的演化趋势,漳州中部、南部生境质量明显下降,应适时适地开展生态修复工程。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12 17 1679446 林仕宇,陈馨,陆东芳* 竹木混合纤维绒毛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4 该研究以白竹炭纤维和针叶木纤维为原料制备绒毛浆,探究原料比、助剂添加含量及抄造工艺对绒毛浆浆板和绒毛浆纤维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绒毛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竹炭纤维与针叶木纤维干质量比3∶1,脱粘剂(氨基硅烷HD-M8252)用量2%,膨松剂(轻质碳酸钙粉末)用量1.5%,压榨压力1.5 MPa,压榨时间分别为4,1,1 min,烘干温度105 ℃,烘干时间12 min。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绒毛浆浆板紧度为0.413 g/cm<sup>3</sup>,耐破指数为0.647 kPa m<sup>2</sup>/g,绒毛浆纤维吸水时间为4.51 s/g,吸水量为14.1 g/g,干蓬松度为25.7 cm<sup>3</sup>/g,各方面性能均能满足国家标准GB/T 21331-2021要求。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18 24 2276684 施宇斐<sup>1,2</sup>,江国华<sup>1,2</sup>* 3种化学药剂对朱红毛斑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5 通过室内饲养和模拟野外防治观测,开展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吡虫啉对2—6龄朱红毛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种化学药剂对朱红毛斑蛾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96 h试验期间致死率均在90%以上;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组和45%毒死蜱EC组的所有质量浓度梯度处理在48 h内致死率均高于50%,表现出良好的快速击倒能力和高致死率,而10%吡虫啉WG所有质量浓度梯度处理在48 h内致死率均高于40%。因此,结合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推荐在行道树上使用333—500 mg/L的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或333—500 mg/L的45%毒死蜱EC或500—1 000 mg/L的10%吡虫啉WG进行朱红毛斑蛾的防治。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25 29 1162200 李岩 气候变暖背景下樟树食叶害虫樟巢螟分布格局预测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6 为明确樟树重要食叶害虫樟巢螟在我国的适生性,根据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中的最新分布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对其当前和未来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对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MaxEnt模型的AUC均值高于0.9,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影响樟巢螟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变量和条件为:最暖季降水量(367.64—2 222 mm)、等温性(0.16—34.80)、年平均气温(13.68—38.58 ℃)、最暖季平均气温(25.18—45.53 ℃)。MaxEnt模型预测,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樟巢螟在我国适生区位于104°—121°E,20°—35°N区域内,总面积为181.11万km<sup>2</sup>,占国土总面积的18.87%。在未来(2041—2060年,2061—2080年)2个时期CCM4气候变化模型下rcp26和rcp45 2种碳排放模式,樟巢螟适生区主要位于103°—121°E,20°—40°N区域内,总面积187.79万—210.39万km<sup>2</sup>,占国土总面积的19.56%—21.92%,发生面积与当代樟巢螟预测面积相比较有所增加,发生区逐渐向北扩张,其中高适生区增加明显,中低生区减少,低适生区增加明显。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30 34 3522607 张华峰<sup>1,2</sup>,王晓艳<sup>3</sup>,宋炜<sup>1</sup>,王龙平<sup>1</sup>,杨希<sup>4</sup>* 无人机吸附和人工剪枝采样的杉木挥发物成分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7 为了分析无人机和人工采样2种方式获取的杉木挥发物出峰规律和物质种类,利用无人机搭载气体采样管和人工剪枝叶的方法,结合热脱附、热解析技术和GC-MS检测技术,对2种采样方式的杉木挥发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如下:2种采样方式获得的杉木挥发物鉴定为40种,有2种相同物质。其中无人机采样鉴定的杉木挥发物23种,物质出峰的保留时间主要集中在20 min之后,物质种类数量占比78.3%;人工采样的杉木挥发物19种,保留时间前20 min物质出峰数量占总出峰数量的84.2%以上。2种采样方式的杉木挥发物归属以下6个大类:烷烃、苯、萜烯、酯、醇和醛类,人工采样的杉木含有萜烯、醇和醛类等3大类18种药理性挥发物,较无人机采样的种类多,无人机采样含有植株自我防护性物质烷烃的种类数量较人工采样多。上述结论阐述了不同采样方式获取的杉木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为森林康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36 40 993963 文娟<sup>1</sup>,赵鹏飞<sup>2</sup>,黎贵卿<sup>2</sup> 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现状及趋势文献计量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8 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3年至2021年关于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相关的研究论文233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研究文献的逐年发表数量、学科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与国家地区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1993年至2021年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总发文量占世界第一,但研究创新性仍需进一步加强;核心作者组内联系紧密,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涉及生态环境学、城市研究、植物科学、林业、工程、水资源、农业等38个学科,归为5个主题聚类,主题研究的各个聚类间存在交叉重叠。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重金属污染、养分元素循环等。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未来研究建议从绿地土壤质量诊断与评估、绿地土壤减障增质提升技术和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提升综合模式构建3方面开展,以保障城市人居环境健康。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41 50 1900031 史南君<sup>1</sup>,吕亚辉<sup>2,3</sup>*,艾程<sup>1</sup>,寿晓毅<sup>1</sup>,娄凯<sup>1</sup>,李冠军<sup>4,5</sup> 城市绿化生态功能评价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01009 对城市绿化生态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为城市绿化的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对人们正确认识和建设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城市绿化生态功能的发挥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障。该文基于文献计量法、Citespace软件对生态功能评价领域的发文数量、机构、学科、热点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在阅读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化生态功能的概念、类型等进行概述,总结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生态功能评价体系的多样性,以期为今后城市绿化生态功能评价以及绿化建设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年03月05 00:00 2023年01期 51 57 1654236 圣倩倩<sup>1,2,3,4</sup>,周成宇<sup>1,2</sup>,祝遵凌<sup>1,2,3,4,5</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