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金朝.宁波四明山区域生态脆弱性成因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21,48(03):52-55.[doi:10.3969/j.issn.1001-7380.2021.03.012]
点击复制

宁波四明山区域生态脆弱性成因分析()
分享到:

《江苏林业科技》[ISSN:1001-7380/CN:32-1236/S]

卷:
第48卷
期数:
2021年03期
页码:
52-55
栏目:
问题与探讨
出版日期:
2021-06-3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001-7380(2021)03-0052-04
作者:
李金朝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400
关键词:
宁波四明山径流风化地表覆盖度植被类型生态脆弱性
分类号:
Q948.113;Q948.114
DOI:
10.3969/j.issn.1001-7380.2021.03.012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宁波四明山区域以低山、丘陵为主,是宁波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地。区域内高低起伏的地形易形成径流、造成水土流失,是四明山区域生态脆弱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土壤母岩风化程度高、母质结构松散、主要土壤易受侵蚀,构成了四明山生态不稳定的源泉;充沛的雨量以及结构简单、地表覆盖度低的植被类型,加剧了四明山区域的生态脆弱性。限制人类经营活动,首要恢复坡顶与25°以上陡坡的森林植被,避免表土裸露,在种植经营区营造水土保持植物缓冲带等是缓解四明山区域生态脆弱性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周劲松.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与荒漠化[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1):10-18.
[2]张泽,胡宝清,丘海红,等.桂西南喀斯特—北部湾海岸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1,23(3):456-466.
[3]王小丹,钟祥浩.生态环境脆弱性概念的若干问题探讨[J].2003,21(增刊):21-25.
[4]许悦.浙江四明山古夷平面地貌形态特征及古气候初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5]卢炳生,竺国强,董传万,等.拟建四明山地质公园综合考察报告[R].宁波: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2009.
[6]宁波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波市志[M].上海:中华书局,1995:146,202-210.
[7]陈明华,聂碧娟.土壤侵蚀转折坡度的研究[J].福建水土保持,1995(3):35-38.
[8]韩旭,田培,黄建武,等.基于2009-2018年径流小区观测数据的武汉市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J].生态学报,2021,41(10):1-12.
[9]刘冉,余新晓,蔡强国,等.坡长对坡面侵蚀、搬运、沉积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0,18(6):140-146.
[10]廖凯涛,宋月君,杨洁,等.红壤坡面细沟侵蚀参数提取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21(2):45-49.
[11]史学正,于东升,邢延炎,等.用田间实测法研究我们亚热带土壤的可蚀性K值[J].土壤学报,1997,34(4):399-405.
[12]梁音,史学正.长江以南东部丘陵山区土壤可蚀性K值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9,6(2):47-52.
[13]陈海滨,陈志彪,陈志强.红壤侵蚀区花岗岩地质地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J].亚热带水土保持,2010,22(4):7-10.
[14]谢云,刘宝元,章文波.侵蚀性降雨标准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14(4):6-11.
[15]王万忠,焦菊英.中国的土壤侵蚀因子定量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6,16(5):1-19.
[16]宁波市水利局.宁波水情年报[EB/OL]. http://slj.ningbo.gov.cn/col/col1229051288/index.html,2021-03-24/2021-05-22.
[17]梁音,杨轩,潘贤章,等.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水土保持,2008(12):50-53.
[18]MANUEL C. MOLLES Jr. Ecology: Concepts & Applications[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2007.
[19]蓝雪春,程岚.宁波市水土保持区划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15(1):141-147.
[20]邵姝遥,李加林.四明山区域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及特征研究[J].上海国土资源,2018,39(1):27-33.
[21]鲍迪尔,莫金文,侯勃,等.宁波四明山土地利用变化特征[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9):1626-1628,1632.
[22]陈丽花.宁波四明山区域林业产业发展探析[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0.
[23]许义平.关于四明山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几点看法[J].宁波通讯,2016(15):62-63.
[24]尹昌霞,马仁锋,费佳宁.基于生态安全的宁波四明山景观格局调控[J].上海国土资源,2019,40(1):17-22.
[25]童雅平,王宁.宁波市四明山区域生态发展现状、问题及导向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7,199(4):48-49.
[26]邵学军,王远航,胡慧武.坡面细沟流侵蚀临界条件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1-4.
[27]王璞.水土保持植物保护带宽度确定方法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1-04-07;修回日期:2021-04-28
基金项目:宁波市科学技术局公益类科技计划项目“四明山区域不同经营类型生态监测与对策研究”(2019C10027)
作者简介:李金朝(1978- ),女,江苏滨海人,讲师。主要从事生态学相关研究。E-mail:jzli2005@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1-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