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丽丽,郑华英,徐明,等.松乳菇菌种固体培养基筛选初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20,47(01):29-31.[doi:10.3969/j.issn.1001-7380.2020.01.006]
点击复制

松乳菇菌种固体培养基筛选初步研究()
分享到:

《江苏林业科技》[ISSN:1001-7380/CN:32-1236/S]

卷:
第47卷
期数:
2020年01期
页码:
29-31
栏目:
试验研究
出版日期:
2020-03-22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001-7380(2020)01-0029-03
作者:
徐丽丽郑华英徐明解春霞刘云鹏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苏南京211153
关键词:
松乳菇最优菌株碳源氮源菌种培养基
分类号:
Q93-335;Q949.329+.81
DOI:
10.3969/j.issn.1001-7380.2020.01.006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引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菌种保藏中心菌种资源库的7个松乳菇菌株为材料,通过筛选出的碳源、氮源基础培养基,对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进行观察,确定出适宜的松乳菇菌种和固体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有所不同,其最适碳、氮源亦有所不同;添加松针水可以有效提高菌种菌丝的生长速度。83417菌株为较适宜培养的菌株,其最适固体培养基组成为KH2PO4(0.3 g)、MgSO4(0.5 g)、FeSO4(0.5 g)、蔗糖(19.9 g)、琼脂(20 g)、蛋白胨(1 g)、VB1(0.1 g)、松针水( 1 000 mL)。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潘崇环,孙萍,龚翔,等.珍稀食用菌栽培与名贵野生菌的开发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00-309.
[2]刘旭东.中国野生大型真菌彩色图鉴[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31-39.
[3]彭克俭.松乳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食用菌,1998,20(1):14-16.
[4]詹少华.松乳菇子实体人工诱导方法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5):73-76.
[5]崔亮,国兴明,刘丽.野生松乳菇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初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8,27(6):522-526.
[6]柯丽霞.松乳菇的抗菌活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5(1):63-64.
[7]陈杨琼,丁祥,伍春莲 等.松乳菇多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研究[J].食用菌学报,2012,19(3):73-78.
[8]白瑞,鲍中英,段淑红,等.松乳菇多糖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细胞实验及机制[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10):2110-2117.
[9]敖常伟,惠明,李忠海,等.松乳菇营养成分分析及松乳菇多糖的提取分离[J].食品工业科技,2004,24(9):77-79.
[10]熊涛,肖满.松乳菇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5):84-86.
[11]罗国涛,张文泉.秋季松乳菇微生态环境调查研究[J].贵州科学,2018,36(2):1-4.
[12]柯丽霞.黄山地区松乳菇的生态分布和生态环境调查[J].食用菌学报,2003,22(2):21-23.
[13]王欢,栾竹青,刘传林,等.组织培养条件下紫色松乳菇培养条件的优化[J].农产品加工,2019(8):43-46,67.
[14]傅雁辉,聂丽,夏凡,等.松乳菇液态发酵培养基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17,40(3):199-204.
[15]林亲雄,陈京元.碳源和氮源对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J].食用菌学报,2002,9(1):44-46.
[16]聂丽,彭惠玲,夏薇,等.松乳菇固体培养条件的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16(6):1162-1164,1198.
[17]邢来君,李明春.普通真菌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郑华英,徐丽丽,徐明.松乳菇松林下栽培及产菇情况初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20,47(05):28.[doi:10.3969/j.issn.1001-7380.2020.05.00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10-25;修回日期:2019-12-03
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专项“野生松乳菇优良菌株筛选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CX(17)3053]
作者简介:徐丽丽(1991- ),女,浙江台州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森林保护学。E-mail: jiangfeimeng@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