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蓉,马国强,钮子鹏,等.上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及修编工作思考[J].林业建设,2022(3):45-48.[2]唐俊.新时期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1):280-282.
[3]洪奕丰.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20,34(S1):7-11,75.
[4]张林.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基础数据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20,34(S1):16-21.
[5]赵国华.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机制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20,34(S1):12-15.
[6]甘桂春,王少杰,席沁,等.省级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探讨——以贵州省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22(6):14-18.
[7]蒋之富,张治军,廖伟.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南溪区为例[J].陕西林业科技,2020,48(5):99-101,117.
[8]赵倩倩.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框架下的林地动态管理机制研究——以广西、四川为例[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22(S1):13-20.
[9]徐丽萍,陈晓梅,汪吉东,等.江苏典型丘陵地区耕地地力评价与改良对策——以南京市六合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333-335.
[10]赵雪.南京市六合区基于0.5 m分辨率影像的林地落界及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14,41(6):16-20.
[11]蒋洪丽,胡娟.浅谈南京市六合区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和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23(6):11-13,59.
[12]周鸿翔.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方法的实践与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33(4):60-61.
[13]邱尧荣.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背景、问题与技术要点[J].华东森林经理,2020,34(S1):1-6.
[14]王玉珍,尹萍.基于"三调"底图的国家级公益林优化成果及管理对策[J].绿色科技, 2022,24(7):129-131,142.
[15]程进明,何海洋,陈亚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与“国土三调”数据融合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22,49(6):33-37,43.
[16]张举保,王秋生,邓华.基于“三调”的国土变更调查技术应用与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4,14(14):172-175,180.
[17]黄彭.成都砂卵石泥岩复合地层盾构掘进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0):107-108.
[18]高名姿,张雷,陈东平.差序治理、熟人社会与农地确权矛盾化解——基于江苏省695份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6):60-69,96.
[19]安海燕,张家源,何金彪.如何小调整:第二轮承包到期之际农村土地延包的试点实践[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4,45(4):55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