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向欣,王正军.外来入侵种美国白蛾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15-219,236.[2]张振彦.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林副特产,2012(1):62-63.
[3]邱莹,王玮,赵吕权.美国白蛾在我国由北向南扩散过程中体型与繁殖能力的地理变异[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0,40(11):65-72.
[4]宋玉双.美国白蛾的综合管理[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5.
[5]闫家河,刘芹,王文亮,等.美国白蛾发生与防治研究综述[J].山东林业科技,2015(2):93-106.
[6]林晓,邱立新,曲涛,等.美国白蛾发生现状及治理策略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2016,35(5):41-42.
[7]陈鹏,董广平.长江下游局部区域美国白蛾发生情况初探——以马鞍山市为例[J].安徽林业科技,2023,49(4):24-26.
[8]赵旭东,耿薏舒,郝德君,等.美国白蛾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国森林病虫,2022,41(5): 44-52.
[9]武亚敬,于祎飞.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及病原真菌防治研究进展[J].河北林业科技,2022(2):45-48.
[10]王运兵,崔朴周.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11]仲凯,杨晓燕,邵凌松,等.不同浓度苏云金杆菌(Bt)悬浮剂防治美国白蛾室内药效[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25): 151-152.
[12]关玲,薛洋,陈凤旺,等.几种药剂对美国白蛾的毒力测定和防效对比[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5):26-29.
[13]贺军,徐明,汪立三,等.Bt+灭幼脲混剂对美国白蛾防治效果[J].江苏林业科技,2017,44(5):35-37.
[14]陈瑛.无公害药剂防治美国白蛾[J].中国林副特产,2005,77(4):36.[15]边东波,谢文红,刘瑞.不同药剂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试验报告[J].农家科技,2017(4):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