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森林资源评估[R].罗马, 2011.
[2]冯继广,丁陆彬,王景升,等.基于案例的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5):1375-1382.
[3]曹国江.关于森健康问题的探讨[J].世界林业研究, 2008, 21(2): 76-80.
[4]曹立颜,张宇,盖力岩,等.美国的森林动态评价模型及其对中国森林健康评价的启示[J].河北林果研究,2009,24(3):260-263.
[5]王兵,马向前,郭洁,等.中国杉木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J].林业科学, 2009, 45(4): 124-130.
[6]陈春林.杉木速生丰产林健康与活力评价-以湖南黄丰桥林场为例[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7]姬文元.森林小班水平的川西米亚罗林区云冷杉林群落健康评价[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9.
[8]蒋文伟,姜志林,余树全,等.安吉主要森林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分析与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6(4): 71-74.
[9]陈高,代利民,范竹华,等.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其评估监测[J].应用生态报, 2002, 13(5): 605-610.
[10]孔红梅,赵景柱,姬兰柱,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3 (4): 486-490.
[11]孔惠南.近20年来关于森林作用研究的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5): 407-412.
[12]李冰.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健康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09.
[13]李金良,郑小贤.北京地区水源涵养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 2001(1): 31-34.
[14]杨媛媛,陈奇伯,黎建强,等.滇中地区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因子通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37(3): 86-91.
[15]云南省林业厅.云南林产业主要造林树种培育技术丛书[S].昆明: 2015-08-24.
[16]张秋根,王桃云,钟全林.森林生态环境健康初步探析[J].水土保持学报, 2003, 17(5):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