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郜晴,马锦义*,邵海燕,等.不同生活型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统计分析[J].江苏林业科技,2020,47(02):44-47.[doi:10.3969/j.issn.1001-7380.2020.02.009]
点击复制

不同生活型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统计分析()
分享到:

《江苏林业科技》[ISSN:1001-7380/CN:32-1236/S]

卷:
第47卷
期数:
2020年02期
页码:
44-47
栏目:
试验研究
出版日期:
2020-04-30

文章信息/Info

文章编号:
1001-7380(2020)02-0044-04
作者:
郜晴1马锦义12*邵海燕1 陈颢明3
1.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
2.农业农村部景观农业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5;
3.南京理工大学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关键词:
园林植物生活型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量统计分析
分类号:
Q945.11;S688
DOI:
10.3969/j.issn.1001-7380.2020.02.009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进行固碳,可消减因温室气体增加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植物种类不同,其固碳能力也各有差异。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筛选出82篇研究园林植物固碳能力的论文,将所涉的450种植物分为6个不同生活型,对各生活型园林植物固碳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其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量由大到小的顺序结果为草本花卉>落叶灌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常绿乔木>藤本,而单位覆盖面积日固碳能力排序则为草本花卉>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常绿乔木>藤本。基于此结果,作者认为拓展园林绿地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应用途径,有助于增加高固碳能力植物种群个体数量,增加植物群落结构中固碳能力较强的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群落景观的结构层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冀媛媛,罗杰威,王婷.建立城市绿地植物固碳量计算系统对于营造低碳景观的意义[J].中国园林,2016,32(8):31-35.
[2]高贤明,陈灵芝.植物生活型分类系统的修订及中国暖温带森林植物生活型谱分析[J].植物学报,1998,40(6):553-559.
[3]董谦,李艳,李佳琦,等.保定10种野生地被植物的生态效益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6,45(5):108-112.
[4]王彦宏.10种大庆地区野生草本地被植物生态效益评价[J].园艺与种苗,2016(11):50-52.
[5]郝鑫杰,李素英,王继伟,等.呼和浩特市13种绿化植物固碳释氧效率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7,37(6):1196-1204.
[6]陈少鹏,庄倩倩,郭太君,等.长春市园林树木固碳释氧与增湿降温效应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4):750-756.
[7]卓春丽. 基于生态效益的成都市中心城区立体绿化形式与配置模式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
[8]林萌,郭太君,代新竹.9种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3,41(6):29-32.
[9]吴金山,王亚沉,徐诗涛,等. 3种木棉光合特性及碳汇能力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51(1):72-78.
[10]陈少鹏.长春市30种主要园林树木物候相及生态功能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11]贾婷婷.吉林省7种常见室内植物固碳释氧、释水吸热能力研究[D].吉林:北华大学,2017.
[12]徐冬云,周媛,童俊,等.42种攀援植物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效应研究初探[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4):62-65.
[13]赵萱,李海梅.11种地被植物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益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44-47.
[14]曲鹏,邢亚娟,王庆贵.植物经济谱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0):88-9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2-14;修回日期:2020-02-28
作者简介:郜晴(1997- ),女,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通信作者:马锦义(1964- ),男,江苏南通人,副教授,大学本科毕业。主要从事各类风景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与园林植物造景研究。Tel:13776685085; E-mail:majinyi2008@njau.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6-06